首页 > 专题专栏 > 破难行动

  • 关于城阳区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工作的调研和思考

    来源:青岛妇女网发布时间:2019-07-18

    关于城阳区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工作的调研和思考

    城阳区妇女联合会

    一、背景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关系、生活方式、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复杂化,婚姻家庭纠纷呈现出数量增多、内容多样、成因复杂等特点,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引起全社会关注。“阳光家和”幸福婚姻辅导工程是城阳区妇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省、市妇联关于建立婚姻辅导中心的工作要求以及阳光城阳建设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妇联家庭领域优势,在全区倡导建立“忠诚、责任、尊重、包容、和谐”的现代婚姻家庭理念,探索家庭建设新路径、传播和谐婚姻正能量,惠及千家万户的婚姻辅导工程。

    二、基本做法

    为更好的为广大家庭成员和妇女群众服务,城阳区从婚姻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入手,建立起“三室联动”、“一二三三”的服务模式。

    (一)织密服务平台网,打造“三室”联动模式

    “前”有培训室提供婚姻经营智慧:在婚姻矛盾出现前,联合区卫计局依托全区各级12所孕妇学校设立,开设12项课程,倡导文明婚恋观念,提前普及敬老爱幼、夫妻和睦、新人相爱、勤俭持家等婚姻家庭理念,传播优良家教家风。“中”有辅导室提供婚内心理调适:在幸福婚姻建设中,联合民政部门依托区婚姻登记处设立,聘请心理专家和法律专家为有婚姻引导需求的家庭提供婚内心理调适、法律咨询、危机干预等服务,改善婚姻家庭关系。“后”有调解室提供司法调解:在婚姻矛盾出现后,抓住离婚前的关键节点,联合政法、司法等 部门依托区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设立,为处于离婚前期但是有调解意愿的家庭提供婚姻财产、赡养抚养等方面的服务。

    (二)织密服务队伍网,实施“一二三”服务模式

    一是选聘一支优秀辅导员队伍。安排具有婚姻家庭辅导经验的各级妇联干部负责幸福婚姻辅导工程的组织协调、整体推进。二是建立“线上+线下”两个幸福婚姻服务平台。“线上”开辟“阳光家和”板块,设立“阳光普法苑”、“博雅微课堂”、“光阴的故事”等专栏,普及法律、心理、家教等知识,倡导文明婚恋观念;“线下”聘请专业社会组织和公益组织,并与10家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招募志愿者96人,采取现场授课和“微信直播”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幸福婚姻宣讲、培训、指导等服务。三是打造三支幸福婚姻志愿服务队伍:“三叶草”维权志愿服务队:城阳区妇联与9家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并为全区195个社区结成律师帮扶对子,覆盖面达到100%;“城大姐”巾帼家事调解队:在每个社区中选择优秀妇女代表为调解员,每位调解员联系10-30户社区妇女,解决家庭矛盾、邻里矛盾等,由点到面为妇女和家庭排忧解难;“春语堂”家风家教志愿服务队:将荣获全国、省、市、区最美家庭代表组成“春语堂”家风家教志愿服务队,深入各社区开展好家风故事巡讲。

    (三)织密服务方式网,采取“需求导向+精准服务”模式实施三个工作项目

    城阳区妇联加强与民政、司法、综治、卫计等部门的合作,实施三个工作项目:一是实施“钟爱一生”婚姻缔结宣誓。重要节庆日,联合区民政局在婚姻登记处举办以“钟爱一生”为主题的集体颁证仪式,增强新人的婚姻仪式感和家庭责任感。二是开展“爱驻我家”幸福婚姻公益讲堂。采取“菜单授课”,聘请婚姻专家和家庭教育专家深入社区、单位开展“爱驻我家”幸福婚姻公益讲堂。三是建立网上“阳光家和”板块。在区妇联微信公众平台上开辟“阳光家和”板块,设立“阳光普法苑”、“博雅微课堂”、“光阴的故事”、“她学堂”等专栏,引导文明新风、宣传优秀典型、传播和谐婚姻正能量。

    三、实际效果

    (一)为全市婚姻家庭工作提供了“城阳模版”,为全省婚姻家庭辅导工程提供了“城阳经验”

    区妇联与民政、司法、综治、卫计等部门联合设立幸福婚姻家庭培训室、辅导室、调解室的做法在全市率先走在了前列,2018年3月8日市幸福婚姻辅导工程启动仪式、7月12日市幸福婚姻辅导工程现场推进会先后在我区召开;实施的“三室联动”、“一二三三”服务模式,为社会、家庭提供了更加便捷、专业、高效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中国妇女报》、省妇联微信公众号先后对我区的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提升了妇女素质,家庭美德、良好家风深入人心

    城阳区妇联精心编制发放了《城阳区母亲必备十项素质》宣传折页1万份,发放“六注意三预防一牢记”家庭安全常识告知书6万余份,工作经验被市安委会刊发。设立“阳光缤纷”女性大讲堂,开设11项课程,宣讲20场;举办家庭安全应急演练公益实训2场次;开展家风家教专题讲座30场,听众4000余人。2018年推出“全国最美家庭”1户、“省级最美家庭”2户、“市级最美家庭”8户,家庭美德、良好家风深入人心。

    (三)以家庭的平安和睦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为“阳光城阳”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幸福婚姻家庭培训室成立以来,共开展培训讲座90期,2018年7月9日《中国妇女报》做了专题报道;辅导室调解离婚劝和126对;调解室调解了217起婚姻家庭矛盾。举办以“钟爱一生”为主题的集体颁证仪式3场,切实增强了新人的婚姻仪式感和家庭责任感。开展“三叶草”法律服务进家庭,为全区195个社区妇女微信群各结对一名律师,群里的妇女群众只需一个微信,就能马上得到律师“一对一”的解答和回复,覆盖面达到100%,2018年4月28日《中国妇女报》作了专题报道。开展“爱驻我家”幸福婚姻公益讲座27场,受益3000余人。“城大姐”共帮助解决夫妻、邻里矛盾、赡养纠纷等70余件,照料贫困孤寡老人、帮扶弱势困难家庭210余次。“阳光普法苑”采取“真实案例+律师点评”的形式开设32期,点击量达到10000余人次,广大妇女群众、家庭成员的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积家庭小安为社会大安,为推进依法治区、加快“阳光城阳”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存在问题

    (一)主动寻求婚姻危机干预的意识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不理智离婚的夫妻越来越多,但基于“家丑不可外扬”的错误思想,主动寻求婚姻危机干预的夫妻却很少。因为赌气而一时冲动、草率或者是不懂得经营婚姻的懵懂型夫妻,在离婚群体中占有很大比例。这部分夫妻在专业辅导人员的调解和指导下,往往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婚姻关系中存在的不足,愿意主动修复婚姻关系,“劝和”这部分人员对维护家庭幸福、社会和谐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婚姻家庭辅导的专业人才缺乏。相关数据显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婚姻咨询的次数高于中国几万倍次,每500人就拥有一名婚姻指导师,全美国拥有婚姻指导师60万人,我国的婚姻指导师目前还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专业素质的婚姻指导师还不到5000人,将近30万人才有1名婚姻指导师。

    (三)开展婚姻家庭辅导需要经费支撑。社会组织要维持运作,必然要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单纯靠社会组织提供公益服务无法达到开展工作的预期目的和效果。

    五、解决路径措施

    (一)加大源头介入,提供“前站式”服务,。通过为即将领证的青年开展婚前辅导,举办“颁证仪式”等,帮助婚姻当事人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及婚恋观念,辅导新婚夫妻如何正确处理爱情、婚姻、责任等问题,及时调整自我、尽快适应婚姻生活,提高婚姻品质和满意度;指导新婚夫妻在遇到婚姻危机困扰时,应怎样及时寻求婚姻辅导帮助,有效降低不和谐婚姻风险,减少闪婚闪离冲动离婚现象,筑起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

    (二)引进专业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引进专业婚姻咨询师团队,免费为有需求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情感辅导、心理疏导、离婚辅导等服务。提升工作技巧。邀请婚姻家庭辅导专家开展“婚姻家庭咨询辅导”讲座,不断提升辅导专业技能,提高解决当事人婚姻问题的能力。

    (三)购买辅导服务,加强团队建设。争取政府购买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项目,聘请有婚姻调解专业知识和多年经验的老师作为婚姻家庭专职辅导员,为有需求的当事人免费提供情感辅导、心理疏导及危机处理等咨询服务。在充分保障公民离婚自由和权利的前提下,最大范围的让有离婚意向的夫妻获得专业婚姻辅导,有效降低离婚率。